不時在網上見到不少對 Nokia 的誤解,例如微軟收購整間 Nokia 等等,實在有趣,不過如非經常留意科技新聞,有誤解也情有可原。如有興趣清清 concept,歡迎抽數分鐘閱讀 Man 之前寫的懶人包。
當然今日不是翻炒三督屁,再講也是無謂。然而 Man 想帶大家看看 Nokia Corporation 在出售流動裝置部門後,做過甚麼事,有甚麼新發展,了解其變化。這篇文章可說是<<一年過後>>的續集,回顧這幾年的事。不知不覺,Nokia 成長了。
研發 Z Launcher,學習用戶習慣以提供最合適捷徑
雖然 Nokia 已離開手機市場,但 Nokia 沒有放棄消費者,反而主動尋找另一方式進入市場。
一直以來,Nokia 對 Android 不理不睬,沒有半點關係。除了 Nokia X 系列外,Nokia 沒有怎推出與 Android 有關的服務和產品。不過,在 Nokia 出售流動裝置部門後,Nokia 馬上研發了 Z Launcher,以軟件進軍 Android。
Z Launcher 以學習、分析用家的使用習慣為賣點,主頁會顯示最常用的apps,並按日夜作分類。同時,用戶只需在主頁畫出apps 名稱的第一個字母,即可找出想要的程式,甚至可用來尋找聯絡人。
雖然Z Launcher 看似十分有趣,但 Nokia 已有一段長時間沒有推出更新,而最新的 Nokia Android 手機都沒有預載 Z Launcher,有消息更指出 Nokia 已放棄 Z Launcher。無論如何,Z Launcher 算是一個很好的嘗試,為 Nokia 累積經驗。
推出 Nokia N1 平板電腦
雖然 Nokia 在出售流動裝置部門,但依然對消費者市場念念不忘。在2015年 MWC 大會,Nokia 宣布推出首部 Android 平板電腦 Nokia N1。Nokia N1 配備 Intel Atom 四核心處理器、2GB RAM及 7.9″ 2K 螢幕,運行當時最新的 Android 5.0,更預載 Nokia 研發的 Z Launcher。Nokia N1 的建議售價為249美元,看來不太貴。
大家或會問小編: 根據當年出售部門的協議,Nokia 不是無法推出 Nokia 品牌的流動裝置嗎? 原來該協議並不包括平板電腦。因此,Nokia 能夠推出 Nokia N1,與 Microsoft 完全無關。
Nokia N1 由 Nokia 設計,然後由富士康生產、銷售。Nokia N1 在中國內地獲得不錯的評價,卻沒有在香港發售。可是,Nokia 沒有推出任何後繼機,看來 Nokia N1 是過度期的產品,用來維持品牌知名度及試水溫。
收購 Alcatel-LuCENT,全力發展網絡設備部門
在出售流動裝置部門後,Nokia 將發展重心轉至網絡設備部門。Nokia 的網絡設備部門 (Nokia Networks) 前身為諾基亞西門子通信,因 Nokia 從西門子收購西門子所持的股份,變作全資持有。
雖然 Nokia 網絡部門有一定的市占率,卻未有市場領導地位。因此,Nokia 在2015年宣布收購 Alcatel-Lucent,作價156億歐元。在2016年11月,Nokia 正式宣布完成收購案,將 Alcatel-Lucent 拼入 Nokia 網絡設備部門,並精簡人手。合拼後,Nokia 在網絡設備的市佔率和影響力大增,以及加入一些新的網絡服務。
同時,因 Nokia 收購 Alcatel-Lucent,著名的 Bell Labs 也成為 Nokia 的一部分,對 Nokia 在網絡技術研發有一定的幫助,而 Bell Labs 現稱為 Nokia Bell Labs。
收購 Withings,進軍數碼健康市場
在2016年,Nokia 宣布收購 Withings,作價1.7億歐元,收購案於五月三十一日完成。Withings 為一家法國公司,曾推出多種數碼健康產品,包括手錶、血壓計、體重磅、體溫計、計步器等等。收購 Withings 被視作為 Nokia 向數碼健康的消費者市場進軍的一大里程碑,Nokia 正式開拓新業務,繼續創新。有興趣了解 Withings 的讀者可閱讀 Man 之前寫的文章。
收購後,Nokia 一直保持 Withings 的品牌,繼續推出多款數碼健康產品。不過,Nokia 在 MWC 2017 中宣布,以 Nokia 品牌取代 Withings 品牌。此計畫於今年2月正式實行,所有 Withings 社交媒體戶口的名稱都變作 Nokia Health,而新製造的產品都改用 Nokia 商標。
Man 買過一隻 Withings 手錶,有興趣的讀者可按此閱讀開箱文。
出售 Here,專注網路業務
一直以來,Nokia 的地圖部門不及手機業務般顯眼,但不斷地努力,發展數碼地圖及導航技術,在業界有一定的地位。可是,Nokia 在2015年出售其地圖業務 (Here),買家為歐洲車廠聯盟,作價28億歐羅。是次收購代表 Nokia 正式放棄數碼地圖事業,專注於網絡設備及創新科技。
現時 Here 有提供 iOS 和 Android 程式,以及為 Windows 地圖提供圖資。相信 Ovi Map、Nokia Map 等名詞只能成追憶。
研發 Nokia OZO,發展 VR 拍攝技術
VR 絕對是近年科技界發展得最急速的領域,開始在消費者市場流行起來,而市面上有多款 VR 眼鏡。Nokia 當然不會錯過這個新產業,不過對消費者市場沒有甚麼興趣 (也許太多競爭者)。反之,Nokia 向製作 VR 內容發展,推出 Nokia OZO 攝錄機,配備八個鏡頭、八個麥克風,可拍攝360度影片。
雖然 Nokia OZO 看似很有型,不過並非一般消費者可以負擔。Nokia OZO 主要的銷售對象是電影公司、製作公司,所以售價為六萬美元。
Nokia 曾在 MWC 2017 使用 Nokia OZO 作現場直播,大家有留意到嗎?
授權 HMD Global 推出 Nokia 品牌手機和平板電腦
市場一直期待著 Nokia 正式回歸手機市場,後來 Nokia 的 CEO 承認將透過品牌授權型式重返手機市場。
在2016年,Nokia 宣布授權芬蘭新創公司 HMD Global 推出 Nokia 品牌的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為其十年。同時,HMD Global 也從富智康收購微軟功能手機業務中,得到 Nokia 功能手機的品牌使用權。因此,HMD Global 可設計、研發、銷售 Nokia 品牌的智能手機、功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然後交由富士康生產。
HMD Global 先在中國發布 Nokia 6,然後在國際市場推出 Nokia 6、5、3,獲得不少支持和好評,成功引起話題。此外,HMD 也推出 Nokia 3310 的復刻版,更成為一時佳話,可見 HMD 成功善用集體回憶來 make noise。
另外,HMD Global 成功與蔡司達成合作協議,未來可在 Nokia 品牌手機使用蔡司的商標和技術,讓昔日的攝影光輝得以延續。
未來 HMD 將推出更多 Nokia 手機,就讓大家期待吧!
總結
雖然 Nokia 出售流動裝置部門為一個慘痛的決定,告別多年以來引以為榮的皇牌部門,而外界曾一度以為 Nokia 身處失敗的邊緣,但 Nokia 以行動證明其轉型的成功。Nokia 不斷嘗試,尋找新的機會,重新走上軌道,堅持創新的精神,以另一種方式與消費者見面。簡言之,Nokia 成功在數年間轉型、翻身。
Man 對此感到欣慰,也感到非常興奮,跌倒並不要緊,最重要是懂得起身。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完? 未完! 這只是一個開始,相信 Nokia 和 HMD 可以乘風破浪,再創高峰。
歡迎讚好 ManHungTech 的 Facebook Fanpage,謝謝!
延伸閱讀:
[Man觀點]淺談運行Sailfish OS的Nokia手機之可行性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