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 HMD Global 於莫斯科發布 Nokia 2.1、3.1、5.1,推出第二代低階機。由於Man 當日準備出發遊日,所以沒有觀看發布會,先感謝 Victor Ng 授權本站轉載文章。
有些網友問到 Man 如何分析這三部新手機,回港兩日,還是深感疲累,不過嘗試寫少許個人看法,歡迎討論。
先論設計,各自的機身大致繼承上一代的風格,外型、線條、用料相近,但 Nokia 2.1、3.1 加入類似 Nokia 6.1、Nokia 7 Plus 的撞色設計,個人認為 Nokia 2.1 的撞色效果相當討喜,比普通廉價入門機來得吸引。HMD 的設計語言統一,從第一代手機就可發現,例如 Nokia 5、6、8。第二代設計語言繼承第一代的風格,再作少許變化,例如把指紋感應器移至機背。統一整齊的設計語言可建立鮮明的品牌形象,Nokia 2.1、3.1、5.1 正好做到這點。
然而不斷沿用舊設計並非好事,翻炒一兩年沒有問題,但長遠就會令人感覺毫無新意,其實不應被上一代的影子所局限,跳出框框是做科技應有的態度。
至於規格,這三部手機都有所升級,HMD 更標榜性能各有提升。話雖如此,Nokia 3.1、5.1 使用 MTK 處理器,而上一代的 Nokia 5 使用高通的 Snapdragon 430 處理器,雖然 HMD 聲稱 Nokia 5.1 所使用的處理器比上一代的強,然而不少人對某品牌的處理器有一份執著。Man 不會對任何品牌的處理器作出批評,相信每人各有偏好。
Nokia 3.1、Nokia 5.1 新增 3GB RAM 版本, 比市面上大部分 2GB RAM 的入門機優勝,同時保持與 Nokia 6.1 (4GB RAM) 的距離,屬理智的戰略。
相機、電量同樣有所升級,Nokia 2.1 的電量驚人,相信續航力理想。Nokia 5.1 的螢幕升級至 1080p,可說是一大升級。同時,Nokia 3.1、5.1 改用 18:9 螢幕比例,跟隨 Nokia 6.1、Nokia 7 Plus,可見 18:9 已成 HMD 最新的方針。
談以上的規格升級,是一件好事,可見 HMD 與時並進,定時更新低階手機,保持競爭力。可是,這些改變只是小修小改,未見任何新功能、新突破,未見有明顯的轉變。Nokia 6.1 就加入蔡司認證鏡頭,還有 Bothie 拍攝模式,但 Nokia 2.1、Nokia 3.1、Nokia 5.1 就未有新特色。
由此可見,這三部新手機的設計、用料與前代相近,硬件就稍作提升,簡單來說就是保守穩陣,沒有驚喜。如果 HMD 維持上一代的售價,還是相當吸引,尤其是 Android One 的號召力,還有 Nokia 的品牌。不過這種小修小改的作風絕不可成習慣,否則會慢慢失去吸引力,即使是低階機,也不能墨守成規,至少可嘗試更多設計和用料。
最後,Man 估計香港只會引入 Nokia 5.1,不過 Nokia 2.1 算是性價比不俗的廉價手機,如果賣1000元以下,相信有一定的競爭力。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