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兩大植物令國民、外國人著迷,分別為春天的櫻花及秋天的楓葉。櫻花和菊花各有地位,前者是民間的愛好,後者則代表皇室。在 Man 心目中,除櫻花、楓葉以外,梅花也相當重要,因為其代表天神信仰。一直很想到太宰府天滿宮、北野天滿宮賞梅,每年的梅苑公開都是非常吸引,希望有日可以欣賞。
這半年很幸運,先在去年十一月到東京賞楓,今年二月初與家人到沖繩賞梅花、櫻花,賞梅在福州園。賞楓有<<記高尾山賞楓>>一文,是次賞櫻亦以隨筆一篇記之。
一般而言,日本櫻花的花期為三月中、下旬,但沖繩的氣候較暖,所以一月尾已經開花。
是次旅行並沒有刻意追花,第一次見到櫻花是在一餐廳的庭園,對著兩棵櫻花樹品嘗傳統琉球料理,四周並沒有高樓大廈,環境清幽。第二次是在民居的小街道中,無意發現路邊有數棵櫻花樹。
第三次是漫湖公園,漫湖的濕地記載於拉姆薩爾公約名錄。湖畔種有多株櫻花樹,部分還在盛放,部分已經凋謝,少許則半開半謝。公園遊人不多,僅有數名老人家在跑步,算得上冷清,故不用與人擠擁,可以寧靜地拍照。不少日本的賞花勝地人頭湧湧,見人多過見花,擠壓感使人無法放鬆。Man 喜歡漫湖這類遊人不多的冷門地方,方有機會細心賞花。
櫻花花期甚短,由開花到凋零只有兩個星期,美艷卻短暫。一霎的淒美,偏偏教無數人心痴,賞櫻更被冠上一詞: 花見。
對常人而言,花開使人興奮,花見確是賞心悅目;花落使人悲嘆,嘆花期之短。即使櫻花開得燦爛奪目,亦難免花謝花落之時。地上或留有零碎散落的痕跡,然而夏季一到,就被風雨吹走,變得一乾二淨,彷彿回到花開之前。
這時候,大家或問: 這裡真的有過櫻花嗎?
櫻花代表的,是無常。世間物並不會永久存在或不滅,所有事物皆有限期,分別只在於長短,例如櫻花就得兩星期。規律就是如此,傷感者對櫻花的美態產生依戀,所以花落時就會痛心,若從無依戀,又何來傷感?
發生過的事,往往猶如一場夢,夢醒變成空,醒後便不禁懷疑這一切到底有否發生過,但當中的經歷似乎歷歷在目,結果中複雜的思想構成無數矛盾與問號。這種自我懷疑,不限於快樂美好的回憶,還包括辛苦的日子,例如考試前挑燈夜讀的光陰。
花謝了,無須感嘆。往日的艷麗已成過去,曾見過其美態便可,然後把回憶長留在心中。腦海對櫻花的印象或隨時間變得依稀、模糊,賞櫻的感覺卻永遠不變。記住那刻的心情和感覺,比牢牢記住畫面更為重要。花的美態是外物,惟內心感覺才屬自己的。
本文絕非導人消極,只是道出花開花落所帶出的無常,從而學會不會對某人、某物的離去而傷感,又不會因自己離去某人、某物而不捨。不論別人,還是自己,都擁有離去的自由。
當日在漫湖賞櫻一小時便歸去,我離櫻花而去。看來我只是櫻花的過客而已,櫻花也是我的過客,無須太執著。
若干年後,Man 應該還會記得沖繩的早櫻,某日曾在漫湖湖畔漫步賞櫻,喝一口伊右衛門綠茶,多麼寫意。
(本文圖片以 Nokia 8 拍攝,部分經過編輯)
延伸閱讀: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