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 ICQ、MSN 興衰,Symbian、BBOS 被 iOS、Android 取代,Nokia 市占率沒落及 Apple、Samsung 興起,所以 Man 對這件事不感驚訝,記得第一部安裝 Whatsapp 的手機是運行 s60 的 Nokia 5230。科技界總是一浪蓋一浪,沒有一間公司可擁有絕對而永遠的優勢,原因往往如下:
1. 舊平台、產品出現問題、缺點
2. 新平台、產品有新功能、新優點
3. 兩者皆是
Whatsapp 事件證實大眾開始著重個人私隱,保護意識日漸加強,以及對部分公司的懷疑及不信任。每個人應該有權掌握自己的個人資訊,亦有責任保護個人私隱。身在網絡世代,資訊收集乃不可避免,重點在於每位 data subject 所擁有之權力,以及 data controller 與 data processor 如何收集、使用、處理資料,政策應該透明公開,並遵守有關法律。不論甚麼公司,對個人資訊之尊重對商譽影響尤其重要,資料收集及運用講求雙方互信,因此是次事件值得各大公司思考。
Facebook 公司曾於2016年試過連結 Whatsapp 與 Facebook,不過當年提供 opt-out 選項。反而今次就一刀切,不同意者無法繼續使用 Whatsapp。因不同意新條款而終止服務屬合理之舉,然而對用戶而言或有趕客之嫌,加上解說資訊 (並非條款全文) 太遲公布,等到發生遷移潮才有高層出 post 解釋、接受媒體訪問、由官方 Page 出解說圖片。公關反應慢而不足,也是導致事件惡化的原因。
Man 的建議如下 (適用於所有服務及程式):
1. 刪除程式不等於刪除 account
2. 多留意程式私隱條款,尤其是與第三方分享或出售個人資料
3. iOS、Android 用戶可在系統設定控制個別程式對手機的存取權,例如通訊錄、位置、相機等等 (或導致部分功能無法運作)
4. 同意所有條款變更之前,應該了解及閱讀變動之詳情,不要怕麻煩而直接點擊
5. 每次提供個人資料前,思考對方要求的資料是否與服務有關
轉會如否,都要謹記以上建議,做個精明的用戶。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