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2021年,我們仍在聽張國榮

每年的四月一日,除了搞愚人節的玩笑,也是不少港人懷念張國榮的日子,無形呼應<<由零開始>>其中一句歌詞 “Will you remember me",原來大家都沒有遺忘 Leslie。

一代巨星影響力至今歷久不衰,即使人已遠去,歌迷對哥哥的熱愛似有增無減,不時都有紀念演唱會、展覽、專題文章,捧場者眾,以另一形式延續一代傳奇的身影。近年更見到不少所謂的後榮迷,包括00後的年青人,為不屬於他們年代的偶像著迷,甚至創辦 Facebook Page、Instagram 帳戶紀錄他們對偶像的愛戴。這種瘋狂告訴我們,原來追星不一定要追捧當今的藝人,八十年代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對這班年輕樂迷來說既親切又熟悉。Man 自問也是年輕的老餅,幸好吾道不孤。

此現象的確教人驚喜,世人總愛貪新忘舊,對舊有事物踩得一文不值,愛把新舊視為完全對立,或盲目以新去舊,剷除傳統。誠然舊文化、舊音樂之所以流傳千秋,一定富其價值與內涵,自然有人欣賞,經得起時間洗禮,橫跨數個時代仍歷久常新,相信後榮迷正是受到如斯魅力所吸引。

 

老實說,Man 並非 Leslie 的粉絲,雖然經常聽其音樂,也喜歡多首經典作品,對他的發展過程也有不少認識,惟熱愛程度未去到後榮迷的瘋狂程度。張國榮與陳百強,相信是不少人喜歡的話題,若要二選一的話,Man 還是偏好陳百強,個人喜好見仁見智。

張國榮的音樂與演藝成就,網上介紹多不勝數,不容 Man 在此班門弄斧,反而想提最近沉醉於其專輯<紅>,聽完再聽。張國榮八十年代尾告別樂壇,1995年復出加入台灣的滾石唱片,<紅>就是復出後第二張個人專輯,形象風格及歌唱方式有所轉變,歌聲轉為穩重自然,著重情感表達流露,少了 <<Monica>>、<<無心睡眠>>、<<不羈的風>>、<<少女心事>>那種為舞台效果而造作的味道,這類歌曲有豐富聽覺享受,卻缺少一股真摯的靈魂。

該大碟的<<偷情>>散發低調而野性妖媚的偷情魅力;<<怪你過分美麗>>由早前的離世的 Gary Tong 作曲、編曲,深情與歌藝並重;<<有心人>>無須多講,張國榮代表作,無數後人翻唱,真誠且感人,一字一句扣人心弦。

與其論音樂成就,張國榮的堅毅精神反而值得我們借鑑,因為其事業起步並不順利,後來的風光背後藏有數之不盡的辛酸。七十年代尾參加麗的電視舉辦的比賽得獎出道,雖得電視台及唱片公司賞識,獲得演出電視劇、灌錄唱片的機會,兩線發展,無奈星途平平,略有名氣卻未能發圍,有人歸咎於出身處於弱勢的麗的,競爭力有限,無論原因為何,起步的困境無阻 Leslie 奮鬥之決心。直至1982年時來運到,伯樂黎小田過檔無線電視,發展華星唱片,張國榮跟隨轉會,自此平步青雲,熱門作品一首接一首,憑改編自山口百惠告別作的<<風繼續吹>>一夜成名,遂成為一線歌手,奠定樂壇地位。

1983年專輯<<風繼續吹>>一曲<<默默向上游>>正好道出 Leslie 出道以來的心聲:

成功不會驟然降,喝采聲不想白白承受
求能用心,求能用功,求能做好鼓手

 

此曲原是電影<<鼓手>>主題曲,該電影講述一名鼓手的奮鬥故事,故歌詞提及鼓手。其實<<默默向上游>>某程度算得上張國榮的自白作,於樂壇發展幾經波折,成功得來不易。

今日再聽張國榮的金曲,不論<<有誰共鳴>>,或是<<春夏秋冬>>,難免從中懷緬八、九十年代的歲月靜好,懷念昔日樂壇百花齊放的熱鬧日子,精神寄託於<<當年情>>的美好之中。對所愛歌手之熱情從不褪色,無奈世間多變,周遭事物面目全非,在往日舊歌尋找精神慰藉無非是逃避現實而已。

2021年,我們懷念張國榮,也懷念曾經的香港、曾經的美好歲月。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在 WordPress.com 建立網站或網誌

向上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