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念舊

早前跟一名大學朋友相約到半山一家咖啡店食下午茶,半山柏道的 Books & Co,中文店號華洋書莊,既是書店又是咖啡店,今年年初因一套電視劇而變得知名。首次到訪約莫九年前,之後間中前往,但近幾年沒有再訪。當日突然想起這家老店,記掛書香與咖啡香夾雜之味道,不如舊地重遊,尋覓從前回憶。

 

紅磚外牆毫不起眼,深綠色窗框隱約展露店內面貌,誰想到半山平平無奇的斜坡,藏著一家書莊,低調而神秘。至今仍未搞清楚當年如何發現這家小店,九年前的小事不要深究就是。

小店幾乎十年如一日,座位不多,四周堆滿書籍,中外文史哲俱備,更無意中見到大學教科書,只是書本堆積得比過往更多更高,聽說店主因此決定停收二手書。店內高掛一帖書法,「斗室天地寬」五字正好描述書莊真正境界,書海之中另有天地乾坤。

繁華都市中難得的寧靜土,一本書一杯咖啡,輕奏著懷舊英文歌,仍記得九年前在此聽過 Time After Time,依然記憶猶新,甚至成為 Man 最喜歡的 golden oldies 之一。咖啡配蛋糕五十元,味道只算一般,一如當年,反正食物並非此店主打特色。

店員只有一名中年女士,所有瑣務一一包辦,樂於與客人交流。交談之中提到八、九年前不時到訪,有學生優惠,那時的書海仍未堆積如山。無意中憶述當年景況舊象,例如未有地鐵的西營盤、未有高級餐廳林立的高街,沒料到這幾年小區變化翻天覆地,慶幸此家小店安好如舊,多載春秋之後竟風雨不改,尚保留一地讓我們回想當年,重溫昔日情懷,遙念過去平靜歲月的好。

討論一番過後,這位女士笑言 Man 為人非常念舊,年紀輕輕卻已經懷念昨日,同輩之中應屬罕見。

同行友人則認為,念舊非好事,亦沒有意思,故無如斯必要。

至於本人是否念舊,則交由各位讀者自行判斷,因為自己也不太清楚。

川端康成說過,人就是不斷消失在過去的日子裡。此話確真,世人喜歡沉醉於昔日的光景,追尋過去的美好,回頭細看才發現逝去的日子發光發亮,相比之下覺得新不如舊、今非昔比,或對舊人舊物思念倍增。這種複雜難解的情感,某程度上是情難自禁,被主觀情感主導思想方向,結果遠離現實投身於過去之中,不能自拔。與其批判念舊的人,不如思考為何人會念舊,找出根源所在。

有趣地,電影<<午夜巴黎>>對此提出獨到見解:

認為別的時代比自己現在生活的時代更好,這是那些無法應對當前生活的人,所產生的浪漫主義缺陷

相信上述引文一語中的,無須 Man 多作補充,聰敏的讀者自然會明白。

當前活得不好,或者覺得眼前景象變得面目全非,索性把精神寄託於另一個時代,其實念舊根本並非自己的過錯。漫天風雨,變幻從不由我們所阻擋,轉眼間身處全新陌生地帶,呼吸漸漸變得困難,念舊在所難免。偶爾想想從前,就如寒冬中飲杯暖水,固然未能改變現況,至少可以支撐自己繼續前行,換來氣力盼望春天來臨。

在小店度過一個快活舒適的周日下午,秋夏之間懶洋洋地享受人生,暫時放下懊惱俗事,算得上近期一大樂事。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在 WordPress.com 建立網站或網誌

向上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