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不覺在網上寫音樂文章經已六載,腦海中對一個主題深感興趣,卻遲遲未有動筆,星期五晚突然心血來潮,一口氣寫成本篇文章,亦突破過往以專輯、歌曲為主題的框框,以全新角度談論音樂。
回想七十年代,香港曾經有三家免費電視台鼎立九龍塘廣播道,連同香港電台、商業電台並稱五台山,乃五台山四大美人之由來。佳藝電視 (簡稱佳視) 屬後起之秀,1975年啟播,當時無線、麗的已經長年立足廣播業,後者歷史更可追溯至1949年麗的呼聲,佳視的誕生無疑試驗當時香港社會能否容納第三家電視台。面臨極大競爭,以及種種現實限制,佳視最終難以扭轉先天劣勢,1978年結業停播,從此香港維持兩家免費電視台定局數十載。
大家可能對佳藝電視的英文簡稱 CTV 感到陌生,好奇為何佳藝兩字譯作 “C"。原因非常簡單,佳藝電視公司最初稱商業電視 Commercial Television,後來改名佳藝,英文名稱不作改動。
Man 作為九十後,從未觀賞過佳視的劇集,只算略知一二,對佳視的印象主要由兩個人名組成: 金庸、關正傑。稍作離題,多年前於灣仔伊館觀賞一個與電視劇主題曲有關的演唱會,嘉賓大AL (張武孝) 特意選唱隋唐風雲主題曲,才得知他是原唱者,對佳視的認識又多一點。
先說金庸,上世紀金庸的武俠小說連載於明報,每份只有半張紙,風行全港,引起武俠小說熱潮,受許多學校禁止又是另一回事。擁有商業腦筋的人自然聯想到購買小說版權拍成電視劇,應該大有作為。本來落後於人的佳視主動出擊,成為全港第一家開拍金庸武俠劇的電視台,首作射鵰英雄傳報捷,口碑極佳,女主角米雪因此聲名大噪,也奠定蕭笙在武俠片的監製地位。
射鵰英雄傳主題曲誰是大英雄的由來更是有趣,當年黃霑效力無線,但暗中協助佳視,化筆名劉杰負責曲詞,親身遠赴新加坡,邀得當地中樂團伴奏、錄音,並由林穆主唱。此曲家傳戶曉,許冠傑則改編成打雀英雄傳,創出另一番特色。
如日中天的佳視乘勢推出續集神鵰俠侶,估計受成本所限,同名主題曲翻用誰是大英雄曲譜,再由黃霑填上新詞。這次佳視請來關正傑、韋秀嫺、麥韻三人主唱,三人合唱電視劇歌曲實屬罕見,如此前後輩組合亦非常新鮮。當時韋秀嫺、麥韻兩位屬前輩歌手,關正傑初出茅蘆尚算年青。同時插曲相愛不相聚一樣由關正傑主唱,隨著劇集突圍而出,對歌唱事業正式起步的關正傑帶來極大助力,未幾無線也請他主唱近代豪俠傳的主題曲。
從上文可知,關正傑與佳視非常有緣,無奈所知者甚稀,大多數人只能夠數得出麗的、無線主題曲、插曲,往往忽略關曾於七十年代為佳視主唱多首歌曲。不得不提,佳視沒有和關正傑簽定獨家合作關係,所以同時期關正傑為無線、麗的灌錄劇集歌曲,又灌錄電影主題曲,一名年輕業餘歌手能夠同時亮聲於所有電視台、戲院,戰績實在彪炳,可惜一般樂迷只集中討論加入寶麗金後的發展。
佳視經營不足三年之間,關正傑總共主唱十一首歌曲,涵蓋九套電視劇,以下列表複製自維基百科:
- 《神鵰俠侶》 佳藝電視劇「神鵰俠侶」主題曲
- 《相愛不相聚》 佳藝電視劇「神鵰俠侶」插曲
- 《廣東好漢》 佳藝電視劇「廣東好漢」主題曲
- 《仙鶴神針》 佳藝電視劇「仙鶴神針」主題曲
- 《苗歌》 佳藝電視劇「仙鶴神針」插曲
- 《白髮魔女傳》 佳藝電視劇「白髮魔女傳」主題曲
- 《萍蹤俠影錄》 佳藝電視劇「萍蹤俠影錄」主題曲
- 《武林外史》 佳藝電視劇「武林外史」主題曲
- 《碧血劍》 佳藝電視劇「碧血劍」主題曲
- 《雪山飛狐》 佳藝電視劇「雪山飛狐」主題曲
- 《鹿鼎記》 佳藝電視劇「鹿鼎記」主題曲
Man 認為,佳視為關正傑轉型粵語歌、嘗試新曲風有密不可分之關係,引導關摸索與調整唱法,為日後順利過渡到中文歌曲定立基礎。過去關正傑專於英文歌,早期參加比賽皆以英文流行曲參賽,符合當時香港樂壇潮流。七十年代中期,香港開始興起粵語流行曲,本地廣東歌逐漸成形,打破過往英語、國語音樂主導局面。音樂節目視聽蔡和平讓關正傑初嘗改編自英文歌的粵語小作,惟離不開舊有西式曲風,鍛鍊始終有限,而佳視正正讓關正傑徹底跳出 comfort zone。
神鵰俠侶、仙鶴神針等古裝劇主題曲以中樂伴奏,富濃厚舊中式曲風,吳大江的編曲氣勢磅薄,對習慣西洋音樂的關而言可說全新接觸。仙鶴神針、白髮魔女傳主題曲更有機會與華娃合唱;廣東好漢的兩句獨白極為經典,亦表現出關正傑暗藏豪邁一面,至今教人記憶猶新。
因篇幅所限,本文未能一一細寫每首佳視作品,留待日後有機會再逐一分享。
後來文志唱片收購不少關正傑七十年代錄音版權,連同上述佳視作品在內,千禧年後推出一張名為最好就是關正傑的精選 CD,收錄十三首珍貴錄音,連同大丈夫的純音樂,收藏價值甚高。誠然音質的確未如理想,但至少有系統地整理關正傑七十年代中期的音樂旅程,同時對佳視留下一個紀念,可惜未有收錄雪山飛狐、鹿鼎記兩首主題曲,實屬美中不足。
延伸閱讀: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