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觀點]為何 HMD Mobile 失敗而回? 比 Nokia 手機更難經營?

芬蘭企業 HMD Global 終止營運旗下英國電訊業務 HMD Mobile,退出流動電訊市場,全面專注營運 Nokia Mobile 事業。拓展業務版圖接連失敗收場,證明 HMD 未能突破原有單一領域的格局,增加收入來源與分散風險似乎並不容易。然而全球手機市場正值疲弊,Nokia 品牌智能手機、功能手機銷量同樣面臨極大挑戰,加上 HMD Mobile、HMD Connect 紛紛敗退告終,對 HMD 而言可謂雪上加霜。

話說 Man 一向有研究英國電訊市場生態,本文嘗試從多角度分析 HMD Mobile 未能突圍而出之成因,探究欠缺競爭力的問題所在,順便讓廣大讀者對英國電訊業以及 MVNO 有更多認識,因此本文亦歸入 MH Telecom 分類。

 

HMD Mobile 業務概覽

HMD Mobile 乃英國虛擬流動網絡商 (MVNO),向英國最大電訊商 EE 租用其網絡向客戶提供流動通訊服務,包括 EE 最新 5G 網絡。HMD Mobile 本身不擁有任何流動網絡設備及頻譜資源,投入成本相對較少。

HMD Mobile 與不少英國 MVNO 一樣,採用新式線上營運模式,不設任何實體門市以大幅節省營運成本,只靠線上平台向客戶提供服務。客戶可在網站、手機程式自助辦理手續及管理帳戶,從信用卡收取款項,再郵寄 SIM 卡,情況類似香港的自由鳥、Club SIM。

至於收費模式,HMD Mobile 只提供預付月費計畫 (prepaid),逐月收費,不設長期合約,亦不提供後付計畫 (postpaid)。同時,HMD Mobile 與 Nokia Mobile 官方網店聯合銷售,顧客可在購買 Nokia Mobile 產品的時候,一同選購 HMD Mobile 流動通訊服務,手機廠商同時營運電訊服務,發揮協同效應,可能是英國首例。


英國電訊業競爭太激烈,HMD Mobile 沒有任何獨家優勢

一直以來,英國流動通訊市場以競爭激烈見稱,除了四家擁有自家流動網絡的實體電訊商 (MNO),還有數之不盡的虛擬流動網絡商 (MVNO),後者透過租用四大電訊商的網絡提供服務,從客戶收入與網絡租金之間獲利。事實上英國人口只有六千多萬,MVNO 之間必定汰弱留強,必須各出奇謀方可生存。

經過多年發展,一眾 MVNO 電訊商一早確立遊戲玩法,主打性價比高的無合約預付月費計畫 (可以統稱為 Pay as You Go, PAYG,但與傳統定義有別),不設門市節省成本,為價格戰定下基礎。其他特色往往千篇一律,例如 5G 網絡、不要求信用審查 (credit check)、手機折扣、數據滾存、歐洲漫遊數據、無限社交媒體數據、推薦人獎賞等等,可見營運手法大致成熟。

不過,HMD Mobile 作為新加入者,理應加倍進取吸引消費者從其他電訊商轉投使用,可是 HMD Mobile 從頭到尾沒有推出過任何與眾不同的全新賣點,服務內容平平無奇,而收費不見得任何優勢,例如10英鎊月費只有 10GB 數據用量,27英鎊月費只有 50GB 數據用量。相比之下,另一著名 MVNO 電訊商 Giffgaff 的10英鎊月費包含 20GB 數據用量 ,20英鎊月費包含 100GB 數據用量,可想而知 HMD Mobile 性價比相形見絀,Man 實在想不到任何辦法說服消費者轉用 HMD。

不論價錢,還是自家服務特色,HMD Global 從來沒有任何優勢,失敗在所難免。


使用 EE 網絡,成本不菲,顧客有限也造成困局

簡單來說,MVNO 的營利方式如下:

潤 = 總月費收入 – 租用網絡支出 – 其他營運成本

Superfast 5G & 4G Phones, Tablets and Fibre Broadband | EE

上文提及 HMD Mobile 選擇 EE,然而 EE 作為英國最大電訊商,租用成本必定比其他電訊商貴,非財雄勢大的 HMD 選擇向高難度挑戰,注定埋下失敗伏筆。

另一個問題,MVNO 通常以大額批發形式向 MNO 購入數據用量,然後向客戶拆售,而批發價與購入量有關。然而 HMD Mobile 尚處起步階段,顧客數量有限,購入數據量如是,因此議價能力必定不及其他大型 MVNO,於成本上處於劣勢,不利生存。

除此之外,預先批發數據的運作模式有機會對小型 MVNO 產生另一困局,批發數據往往設期限。若果 MVNO 顧客招收未如理想,到期前未能悉數拆售所購數據,一來浪費剩餘數據,二來收入有機會低於租用網絡支出,兩種情況下 MVNO 都要自行承受損失。換句話說,MNO 非常樂意以優惠價向 MVNO 批發服務,後者盈虧絕不影響最初議定之收入。


宣傳嚴重不足,根本沒有人知道存在?

缺乏宣傳與媒體曝光,必定是 HMD Mobile 失敗主因。

相比其他英國 MVNO 積極透過不同媒介推廣,HMD Mobile 一直嚴重缺乏宣傳,在社交媒體不見蹤影,YouTube 幾乎找不到沒有相關影片,官方態度低調得令人以為毫不在乎生意,或任由電訊業務自生自滅。除了 Nokia 支持者以外,試問一般大眾會否留意到這家新加入的電訊商呢?

沒有人知道其存在,結業同樣沒有人知道,無聲無色簡直是 HMD Mobile 最佳寫照。


失去 Nokia 光環加持,卻未能樹立自家品牌

HMD Global 遲遲未能認清一個事實: 顧客之所以選購 HMD 推出的產品,真正原因在於 Nokia 五個英文字母,絕非 HMD 本身。試想像,假如 Nokia X30 5G 不再掛上 Nokia 品牌,改由 HMD 取而代之,設計與規格不變,大家還會購買嗎?

受品牌授權協議所限,HMD Global 其他業務不得與 Nokia 品牌拉上半點關係,失去 Nokia 光環加持,HMD 必須自力更生建立自家品牌與信譽,一步步累積擁戴 HMD 的客群,千萬不可妄想把 Nokia 用家轉化為 HMD 支持者。除非特別熟悉行情 (或經常瀏覽 ManHungTech),一般 Nokia 手機買家又怎會知道背後由 HMD Global 這家名不經傳的新創企業營運呢?

此外,此前 HMD 根本沒有由零開始建立全新品牌之思維與經驗,回想最初 HMD 推出 Nokia 品牌手機,隨即得到全球媒體關注與討論,因為完全依靠 Nokia 名氣招攬生意,說穿了 HMD 未嘗試過從頭建設一個全新品牌。HMD Mobile 加入英國電訊業,難怪 HMD 似乎忘記宣傳,不是坐在辦公室幻像 HMD 三個英文字母自動引起媒體關注、網絡討論吧?

沒有 Nokia 品牌加持,又缺乏大規模積極宣傳,怎會有英國人認識 HMD 呢?


缺乏後台支持

在英國做到成績的 MVNO,大多擁有強大後台支撐,背景不凡,常見例子就有 MNO。

綜觀全球市場,現今 MNO 習慣以另一品牌提供價格更低廉的通訊服務,吸納不同預算的消費者,以同一網絡賺取更多收入,卻不影響原有品牌定位與定價。以英國為例,Giffgaff 由 O2 開設,VOXI 由 Vodafone 開設,Talkmobile 現屬於 Vodafone,Smarty 由 3 開設。香港四大電訊商也有類似副台、子品牌之營運方式,就如 csl. 的 Club SIM (以及合資電訊商 Sun Mobile)、SmarTone 的自由鳥、3hk 的 MO+、中國移動香港的 Slash。

好些英國知名 MVNO 背後財雄勢大,Tesco Mobile 正是大型連鎖超市集團 Tesco 旗下業務,Sky Mobile 屬於著名廣播公司 Sky。背景龐大,擁有充足資金與資源支持,才有實力與其他同業一爭長短。

至於來自芬蘭的 HMD Mobile,表面上擁有 Nokia Mobile 業務,大量功能手機傾銷全球,但始終是一家資金有限的新創企業,大部分資金用於研發與生產 Nokia 手機、平板電腦,可動用現金流則取決於產品銷量,無奈手機業務表現欠佳,僅少數季度獲得利潤,最終能夠投放於電訊業務的資金可想而知。正因如此,HMD Global 根本不具備充足資源開闢額外業務,某程度上解釋為何 HMD Mobile 欠缺大規模宣傳增加知名度,何況英國電訊市場競爭劇烈,結果未過燒錢期已經彈盡糧絕,被逼退場。


另類主要銷售渠道潛力有限

說到 HMD Mobile 銷售渠道,可以說是抱著僥倖心態走小徑,天真地妄想另闢蹊徑以出奇制勝,招致失敗可說是意料中事。

任何產品、服務,銷售渠道多寡、人流都非常重要,決定銷售表現。

言歸正傳,HMD Mobile 有兩個購買服務途徑,第一是透過 HMD Mobile 官方網站,第二透過 Nokia Mobile 官方網店連同 Nokia 手機、平板電腦一併銷售,頗為創新,以另類銷售模式另闢蹊徑。不過,上文提過 HMD Mobile 知名度近乎零,官方網站吸客能力不難估計,所以重任就落在 Nokia Mobile 網店肩上,正是 HMD 策略精髓所在,嘗試鼓勵 Nokia 買家順便加購與 Nokia 無關的電訊服務,發揮兩大業務協同效應。

理想歸理想,用三個簡單遞進問題足以證明 HMD Mobile 主要銷售渠道何其失敗:

  1. 現在英國還有多少人會購買 Nokia 手機?
  2. 在英國購買 Nokia 手機的顧客,透過官方網上商店購買又佔幾多?
  3. 透過官方網上商店購買 Nokia 手機的顧客,多少會考慮順便加購 HMD Mobile 服務?

話雖如此,HMD 思維富有新意,意圖向手機買家推銷額外服務,暗中把原有 Nokia 客群轉化到另一業務,從而賺取更多收入。然而最大侷限在於 Nokia 銷量今非昔比,還要收縮至網上商店顧客,能夠為 HMD Mobile 供應的潛在客戶實在有限,導致 HMD Mobile 客源基礎薄弱。假若換成 Apple 或 Samsung 的官方網店,可能有一番作為,無奈 HMD 沒有這份福氣。


沒有提供後付長期合約

流動通訊服務可分為後付 (postpaid)、預付 (prepaid) 兩大類,分別在於有沒有長期合約,後付客戶需要簽訂長期合約,合約期內每月繳交固定月費,為電訊商鞏固收入。比起固定合約,預付客戶可隨時停用服務,或轉台到其他電訊商,當中存在一定變數,收入相對波動。

HMD Mobile 只提供逐月收費的預付計畫,不設長期合約計畫,不利拓展收入來源與鞏固收入,對長遠經營構成風險。當市場出現更優惠選擇,隨時流失大量現有客戶,對現金流造成打擊。


沒有提供其他品牌手機買機折扣

在外國,以優惠價向後付、預付客戶出售帶有網絡鎖 (SIM lock) 的手機絕對是電訊商慣常做法,透過裝置網絡鎖綁定客戶繼續使用其服務,客戶則享有折扣購得新手機,後付客戶更可月供款項,可謂雙贏。多年前 Man 經過英國 Vodafone 購入 Nokia 130 (2017),所費少於港幣一百。

回到 HMD Mobile,與 Nokia 手機掛勾的下場呼之欲出: 沒有向客戶販賣其他品牌手機,直接趕走需要買機折扣的客戶,讓本來處於下風的 HMD 再一次陷於劣勢。


總結

總結無須再費唇舌,畢竟上文已經詳細分析 HMD Mobile 失敗因由,無謂囉囉嗦嗦。

HMD Mobile 未能在市場生存,深入了解過後不難發現英國電訊業競爭激烈並非主因。相反,必須歸咎到 HMD Global 管理層策略失誤,未有仔細評估市場狀況,低估遊戲難度,高估自身實力,價格與服務欠競爭力,甚至從未認真謀定發展,卻妄想在零宣傳下單靠 Nokia Mobile 網店創造奇蹟,的確為英國電訊史留下一大笑話。


歡迎讚好 ManHungTech 的 Facebook Page

延伸閱讀:

[Man觀點]市場數據告訴你: Nokia Mobile 放棄高階手機因由

[Man觀點]實不相瞞,Nokia X30 5G 命名很失敗

[Man觀點]失去蔡司,Nokia Mobile 也活得很好

發表留言

在 WordPress.com 建立網站或網誌

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