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蔡國權只推出一張專輯,名《投向未來》,收錄十首全新歌曲。當中只有三首蔡國權沒有參與創作,看來蔡投入不少心血製作此專輯。
《投向未來》是蔡國權致力求變、決心追上時代的成品,曲風、編曲、專輯風格與過去不同,不再見到過去成功作品的風格。要鼓起勇氣跳出往日成功的框架並非易事,當時代一變,過往成功的公式往往成為絆腳石,所以不少歌手嘗試轉型,調整作品的路線。《投向未來》正是一例,完全放棄過去中式小調的路線,亦走出溫文優雅的歌路。
即使《投向未來》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大碟,可惜蔡國權之後未能承接此勢,在1989年處於真空狀態,1990年推出的《懷念妳一世紀》只得少量新歌,靠食老本來面對挑戰,叫人嘆息。後來,蔡宣布轉戰幕後,淡出幕前,卻在1992年推出大碟《聽說愛會是精彩》,收錄不少新歌,不欠佳作,例如《天意人心》、《烽煙情燄》。Man 認為《投向未來》、《聽說愛會是精彩》兩張大碟乃蔡國權後期創作歌曲的所在。
《最後的一班渡輪》是大碟派台歌之一,為當中成績最好的作品。此乃蔡國權的創作,由他包辦曲詞,風格依然是他拿手的慢板情歌,略帶滄桑,前奏的旋律容易令人留下深刻印象。不過,此曲的編曲風格與過去主打作品有別,變得新穎。《最後的一班渡輪》的歌名容易與李炳文的《昨夜的渡輪上》搞亂,其實兩者都是寫晚上的渡輪,腦海能夠浮現畫面,漆黑的晚空下只有渡輪、碼頭的燈火映照大海,只是前者有種空虛孤寂之感,後者則是豪邁大方,可見同一題材能夠產生兩首截然不同的作品。
歌詞巧妙地運用渡輪一物。先寫目送渡輪,望著渡輪把逝去的感情及所附帶的記憶載走,主角只能目送,代表束手無策。後來主角在碼頭等待每班渡輪出入碼頭,盼望在人潮中找到愛人的身影,可惜等到最後的一班渡輪離去,也找不到愛人的蹤影,只好灰心離去,在此與歌名扣題。主角之所以忍耐地等待至最後的一班渡輪,在於他對愛人的心醉,以及癡情。歌詞多次使用「心醉」、「心碎」,突出內心思想的矛盾,即使被人拋棄而「心碎」,依然對她「心醉」,而在碼頭堅持至最後一班渡輪就是最好的證明。歌聲似是歌手第一身的獨白,把自己無奈的思緒平實地唱出,演繹坦率而自然。
《創作我的歌》由蔡國權作曲、填詞,係商業二台百分百創作日的主題曲。談到創作,蔡國權這位資深唱作歌手是最佳人選。商台於九十年代的原創歌運動廣為人知,原來商台推廣創作之風早在八十年代已經有跡可尋。《創作我的歌》的曲風、歌詞與其他大型運動、活動的推廣主題曲相似,都是大路勵志歌形式,旋律絕不複雜,容易上口,副歌則和音強勁,製造氣勢,相近例子可見1986年的《和平之歌》。歌詞不斷強調創作歌的好處,包括「自己心聲自己的歌裡唱」、「從我的歌聲之中感覺真的我,讓我不需飾演著別人」、「讓我一生也有自己的歌」等等。
《投向未來》與專輯同名,由潘源良填詞,編曲新鮮,有電子音樂的影子。節奏輕快,副歌拍子感強。這是大膽的新嘗試,明顯地脫胎換骨,相信別人一聽,必定問: 這是蔡國權嗎?
如果用愛情角度來看歌詞,固然說得通,或者應該說此是典型情歌。對任何不再屬自己的感情,必須要「逃出昨天、回到現在、投向未來」。人不可盲目追憶過去相處的片段而不顧現實,相反我們必須認清現況,即回到現在,才能夠投向未來,重新出發。不過,Man 認為此曲的真正用意不在男女愛情,卻在於歌手對自己的事業的警惕與自勉。不論過去的事業有多風光,一旦事業下滑,就必須接受現實,鼓起勇氣冷靜應變,絕不可懷念過去的光輝日子,就如副歌的「就算多光輝的過去,沒法將它搬進未來」一樣。誠然《投向未來》一碟正是蔡國權立下決心改變自己的成品,大膽走出過去成功的公式,做到「憑著我勇氣,拋開昨日,今天再舉起腳步,投向未來」。
其實做人如是,也應有投向未來的精神和勇氣。因此,Man 非常熱愛此曲,不時提醒自己要投向未來,向前看,繼續努力。
除以上三首較突出的歌曲外,其他歌曲同樣出色。《天地情》為改編作品,蔡國權填詞,前奏運用雷雨交加的聲音,題材是蔡國權極少寫的拒絕復合。
《零散驟雨》由蔡國權、譚詠麟共同作曲,小美填詞,絕對為難得一見的配搭,副歌雖快,但咬字清楚,用力表達,充滿感情感染力強,唱出分別三年後在雨中再遇,一次過發洩逃避多時的無法忘記對方之情感。「不想記起,誰料偏偏碰見」最是諷刺,蔡國權唱出抱怨天意弄人的心聲。《天各一方》、《零散驟雨》皆寫兩人再遇、某方無法忘記的感情,但後者比強者的情感來的強烈。
總括而言,《投向未來》一碟水準極高,一洗蔡國權過去的印象,可說是煥然一新,他更擔任大部分歌曲的監製,做到集曲、詞、唱、監於一身,此等人才難得一見。全碟包含不少嘗試,足見蔡國權及唱片公司的心思及努力,可惜叫好不叫座,未能讓蔡在八十年代尾穩住陣腳,更未克令他重拾昔日之人氣。只因後起之秀太多,競爭激烈,加上大眾的口味已經變了數番,焦點早移到其他後輩。
其實這並非蔡國權自身的問題,很多在八十年代初大紅的歌手也擋不住這個轉變時期,儘管努力推出新歌新碟,尋求轉變,亦無法重返過去的地位。同在1988年,葉振棠推出《有誰對我更好》,成績平平,結果這成為他最後一張粵語創作專輯。關正傑推出《一個秋天》,口碑一般,不論人氣及銷量都不及當年,後來更退出樂壇,一個秋天成為其最後一張個人專輯。
Man 總認為一張大碟的質素絕不可與當年銷量、人氣劃上等號,必須憑自己聽後的感覺及評價決定。之前寫過五張蔡國權的專輯(見下方的延伸閱讀),連同本文的《投向未來》,一共六張,若要 Man 排心水好碟,《投向未來》必屬第一。
最後,「逃出昨天、回到現在、投向未來」,共勉之。
延伸閱讀:
[Man淺談舊碟]環球經典禮讚之蔡國權(IV): 懷念妳一世紀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