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轉換跑道

前言: 早前到日本外遊十日,出發前已經在寫本文,惟離港前未能完成,只好擱置。旅途中,靜心反覆思考,無意中出現更多想法。昨日跟好友外出,言談中又得到新啟發。看來延遲出文並非壞事,內容就如麵團,經過越多次發酵,味道越佳。

過去兩年,見到不少朋友、網友轉換跑道,轉工、轉行、轉系,也有人計畫轉工、轉行、轉系。有些人轉工,繼續從事同一行業,這不出為奇,坊間有人認為「魚唔過溏魚唔肥」。有趣的,好些朋友轉工又轉行,本文所指的轉換跑道,是轉到另一行業,即轉行、轉系,轉到同一行業的工作,則不在此列。每次聽到這些消息,先是賀喜,然後祝福,希望他們一切順利,有新的發展。

數月前在圖書館偶遇一位多年沒有聯絡的師兄,得知他去年轉系,從理科轉到文科,兩個學系風馬牛不相及,需要留級補修學分。不過見到他轉系後相當開心,看來他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沒有半絲後悔的神情,臉上的顏色總騙不了人。另有朋友選擇創業,生意發展理想。

 

轉換跑道,需要莫大勇氣,放棄現有的一切,投身至另一個未知的行業,當中有不少困難要克服,亦有不少新事物要適應及學習,談何容易。故此,這些朋友勇氣可嘉。

對比起以上困難,最大的難關,莫過於心理上掙扎,內心充滿一場又一場的戰爭,沒有一兵一卒,卻刺激非常。在掙扎期,我們不斷在思考,放棄現有的工作好嗎? 值得轉到另一行業嗎?

換個角度,當內心出現轉換跑道的念頭時,已經代表我們不滿現狀。當我們滿足於一個位置,又怎會無故出現這類想法呢? 一旦有這個想法,反映出內心開始懷疑現狀,有人稱此為中年危機,不過這絕不限於中年人士。

大家因不同原因轉換跑道,有人尋求更高的人工及發展,有人認為本身的工作、學科不適合自己,亦有人對本身的工作感到厭倦。本文想探討後兩種。

來個比喻,印度米鬆散、乾硬的米身適合點印度咖哩,方便掛汁;珍珠米黏濕的米身適合做壽司,口感飽滿。如果用印度米來做壽司,用珍珠米配印度咖哩,的確可以上菜,食得落肚,但味道及效果一定不如上述組合好,不能把米質完全發揮。人亦如是,堅守一條不適合自己的跑道難以飛得高,飛得遠,工作表現未必好,難以創造成就。在錯誤的地方消耗自己的壯年,沒有意思。

在轉換跑道的時候,身邊一定有人質問「當時你又揀呢行/科」,聽到這些說話,難免會有所懷疑、後退,這其實每一個人也在探索自己的道路,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向,幸運的,一開始就找到合適自己的路,固然值得慶賀。相反,不少人未必一開始就走對路,只好尋尋覓覓,兜了數個圈絕非罪過,幸好大家擁有選擇的自由,能夠轉換跑道。

昨日跟一名好友閒聊,一名醫生跟他說,很多人以為自己沒有選擇,事實上我們擁有不少選擇,只在於是否願意放棄某些事物。不少人認為,他們在原先的工作或學業打滾多年,已經付出許多心血和時間,突然的轉變會令前功盡廢。經濟學的 sunk cost 概念充分反駁這個看法,我們不應把過去的付出考慮在內。然而,在人生這個遊戲,過往的付出,難以完全放棄,並非人人可以不顧 sunk cost。尤其是擁有家庭者,要作出重大轉變之決定,必須先考慮整個家庭,因此年輕者擁有最大的自由、最少的包袱,可以相對輕鬆地轉換跑道。

話雖如此,該醫生的說話甚好,我們擁有選擇的自由,甚麼時候都可以為自己做出選擇。平日所謂的「我無得揀」,僅為自己不願放棄現有的一切的結果,事實上絕非毫無選擇。

身邊有數名朋友正考慮轉行,尚在掙扎階段,Man 不宜指手劃腳太多,只好在旁祝福,希望他們早日找到合適自己的路。無論如何,Man 一直相信,能夠忠於自己是最幸福的事,無奈現實往往不能如理想般。

轉換跑道,新跑道或更適合自己飛翔,開創更美麗的人生。旁人的看法,絕不重要。請緊記,這是你的跑道,而非他們的跑道,閒言閒語從不會助你高飛。

還記得自己站在立山黑部的室堂,四周冰天雪地,呼出一口冷煙,冷得來有一分餘溫,又帶一分無奈。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在 WordPress.com 建立網站或網誌

向上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