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談網上寫作

Photo by bongkarn thanyakij on Pexels.com

不知不覺養成了每月一隨筆的習慣,早前寫好了本月的隨筆,自覺言之無物,文筆生硬,於是砍掉重練,改談個人對網上寫作的心得。寫了數年文,有時很想跟大家分享自己的觀察和得著,奈何平日集中寫 Nokia,甚少與大家談寫作。

身於這個時代,資訊流通又多又急,不同的消息接踵而來,消化不及本是平常,何況是分析、評論,卻培養一班望兩眼便大發議論的專家,消息一出就爭奪話語權,分秒必爭。這個做法不難理解,對於一件事,你會有興趣閱讀第一、二、三篇見解,卻不會讀第四篇,因為你自以為從頭三篇得到足夠的資訊,加上第四篇推出之際已經有另一議題,可見快者為王,content creator 被逼鬥快爭奪讀者眼球,尤其是社交平台。然而第四篇可能有最精闢的見解、最深入的分析,畢竟慢工出細貨,寫文章講求消化與思考,而文章內涵往往與時間成正比。

 

速食文化亦有所影響,現今資訊過多,時間偏偏有限。一般讀者愛簡單速食的文章,尤其是懶人包、infograph 之類,在最短時間得到最精要的重點,不愛長篇大論而富深度的文章。由於讀者習慣改變媒體的作風,近年不少媒體在文章開首加入列點式的重點,並提及文章的閱讀時間。有時候,Man 不禁問會否有人只讀三分鐘以下的文章,見到五分鐘、六分鐘便按上一頁放棄? 此風確實值得討論、商榷。

誠然 Man 也有這個壞習慣,尤其是科技產品,的確追求出文的速度,盡力於發布會後得出個人見解,甚至有讀者問及看法。例如 iPad Air、iPad Mini 的評論文Nokia C2 分析這類文章,基本上是望幾眼規格和介紹,隨即在短時間內憑著自己的功力分析,老實說未玩過真機,一切評論只是紙上談兵。不過,這正訓練自己的思考效率,要在短時間得出一定質素的見解,卻談何全面、周全? 損失的,往往是文字的接收者。

評測文則不然,講求個人真實體驗,怎可能在一兩日就知道產品的好與壞? 因此,ManHungTech 的開箱與評測之間往往有至少一星期的時間,好讓 Man 慢慢試玩,得出最真實的用後感。

另一件事,寫文要忠於自己,這是 Man 第一天以來所堅持宗旨。每一篇文、每一句、每一字也要對得住自己良心,忠於自己的價值觀和立場。有朋友問及個人網站有何不同,Man 認為個人網站的內容以個人名義發表,每一篇文章都是簽名作,每次發布之前問問自己會否願意為此文簽名,便知道此文是否忠於自己。

分享暫告一段落,日後有機會再寫。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在 WordPress.com 建立網站或網誌

向上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