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 Danny 的名曲,大多屬華納時期出品,以大路抒情慢歌最為叫座。誠然 DMI 時期亦不乏佳作,可惜傳唱度不及華納的金曲,滄海遺珠多不勝數。
DMI 為 EMI 與迪生集團的合資公司,整家唱片公司為 Danny 度身訂造,因此得到更大的創作自由,挑戰不同風格的音樂,讓其音樂才華得以發揮。一般人解讀 DMI 的 “D" 為迪生集團的 Dickson,不過 Man 同時認為 “D" 代表 Danny。DMI 時期的作品,最富 Danny 個性及個人特色,曲風百變,商業味道減了兩分,部分作品仿如藝術品,充滿詩情畫意,就如凝望。
1987年推出的地下裁判團屬 Danny 鮮有灌錄的強勁快歌,收錄於夢裡人專輯,大碟黑白封面展現出 Danny 英姿,而同名主打歌為舊曲新詞,重用多年前作品我愛白雲,比較兩者可感受到兩種截然不同的味道,歌聲中的韻味隨時間變得成熟,就如美酒是老的醇。大碟還收錄我的故事、錯愛、未唱的歌,全為動聽的傑作,證明非情歌同樣成功,結果地下裁判團這首 side track 未能獲得聽眾注意。
地下裁判團改編自英倫金曲 It’s Sin,電子音樂組合 Pet Shop Boys 的首本名曲之一,此曲當年帶動電子音樂風行世界,Pet Shop Boys 由兩人組成,與香港兩人電子音樂組合 Raidus 有異曲同工之妙。中文歌詞由林振強執筆,林振強早為 Danny 寫過多首極為出色的作品,摘星、不再問究竟呈現林振強最爐火純青的電影式寫作手法,有故事、有角色、有畫面。
地下裁判團則一反其典型詞風,歌詞主線沒有故事作基礎,亦毫無情境畫面,卻轉用第一身自白,以憤世嫉俗的口吻發洩不滿,配以電子音樂的強勁節拍,完全脫離過往溫文儒雅之形象,效果相當震撼。歌詞很不「林振強」,曲風很不「陳百強」,跳出 comfort zone 正是如此,也教聽眾耳目一新。
近日再聽,發現歌詞似有先見之明,節錄如下:
誰令我總似犯了罪,誰像判官找到根據
每次判決我都有罪,其實我不過踏我路
行為共標準有一套,世界卻說這種態度
It’s a It’s a It’s a
It’s a sin
It’s a sin
誰令我總似犯了罪
如問舊標準對不對
世界會判我心有罪
地下裁判團大權在手,罪與不罪,任其定奪。
延伸閱讀: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