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歌分享]長夜裡

關正傑的音樂,總是予人正氣得體之形象,身處娛樂圈大染缸中出於汙泥而不染。曾於網絡上見到一段令人失聲發笑的留言,指關正傑曲風一成不變,後來無法追上潮流轉變,結果被樂壇淘汰,唯有移民海外。筆者估計這位網民對關正傑認識極為有限,只憑少量歌曲妄下判斷,對 Michael 實在有欠公允。

關正傑的音樂充滿變化,學生時期唱英文歌贏得比賽嶄露頭角,其後轉型主攻粵語歌,風格精彩多變,從不侷限自己歌唱事業發展。大家姐與大狂魔、人生小配角通俗市井,天蠶變、近代豪俠傳、萬水千山縱橫正氣凜然顯大俠氣派,變色龍、人在江湖反映人寰世態,雪中情、遲早是一對、莫徬徨則柔情似水,天籟星河傳說充滿科幻味道,小生命就流露父親慈愛,漁舟唱晚、恨綿綿展現粵語與經典中樂名曲優雅地融合。例子實在不勝枚舉,何來一成不變、故步自封。

 

熟悉香港樂壇的讀者一定記得,八十年代中香港受日本流行音樂影響甚深,節拍強勁的快歌熱潮突然風行全港,不少歌手不甘落後,爭相改編日本快歌分一杯羹,例如張國榮的 Monica、蔡楓華的愛不是遊戲、陳慧嫻的跳舞街、林志美的勁之夜,某程度上對舊有當紅歌星構成壓力,到底拒絕跟風,還是順應潮流? 面對這個難題,一定包括關正傑。

回想關正傑的大熱作品,的確以慢歌為主,自然穩定,咬字清晰,對比這股新興熱潮,在年輕人眼中恐怕變得陳舊過時,失去吸引力。其實關正傑並非沒有嘗試跟上潮流,曾經求變求新,願意跳出 comfort zone 挑戰自己,從不停步,就如本文介紹的快歌長夜裡。

不少舊文提過,1984年關正傑轉投康藝成音,自此人氣漸漸下滑。1985年推出85關正傑大碟,第二首歌長夜裡正好回應日式快歌風潮。來到今日已是冷門作,不過有意研究關正傑音樂事業的話,不可不認識此曲。

長夜裡由林慕德譜曲,林敏驄填詞,同一張大碟有兩首歌由林慕德負責作曲、編曲,印象中是兩人第一次合作,又見康藝成音未有仿效其他唱片公司改編現有日文歌,反而選擇原創港產樂曲。在八十年代,本港唱片公司極愛改編日本流行曲,甚至聘請專人每日聽最新日本錄音帶,挑選合適歌曲供改編之用,背後的版權費為日本音樂行業帶來另類收入。

唱快歌,節奏為先,咬字、運氣、用聲都要重新學習摸索,尾音不再重要,亦要由頭到尾保持能量。這次關正傑初試身手,走出舊有風格,相信付出的苦功比平日多,值得欣賞。

雖言勇氣可嘉,可惜個人認為效果中規中矩,副歌氣氛未夠高漲,可以更輕快瀟灑。另外副歌部分特意重複長夜裡三字增強洗腦效果,因為快歌字字急促,聽眾一般集中於節拍變化,難以對歌詞留下深刻印象,或者太理會歌詞內容,所以創作時其中一個技巧便是不斷重複特定 signature 字句,例如張國榮的「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Monica」。長夜裡的副歌就重複四次「長夜裡」:

長夜裡,誰人在珍惜失去的心
長夜裡,誰人令空虛的心滿是傷感
長夜裡,誰人在渴望一再親近
長夜裡,誰能令此刻心窩再遇歡欣

日式快歌講究情緒渲染,副歌音樂往往將聽眾情緒逐步推進高潮,可是 Man 認為上述副歌四句的處理平均,未見明顯層層漸進之效果,否則感染力更強。除此之外,副歌第一句的「心」被指詞不對音,發音變成 「滲」,出現瑕疵 (感謝 Ellen Sai 提醒)。

當年唱片公司力推此曲,拍攝 MV,派到電台,向外界展現關正傑全新一面。原先打算讓人耳目一新,無奈未能上榜,空手而回,原來跟隨潮流並非成功保證。

即使成績未如理想,關正傑卻未有放棄挑戰自己,另一首很「爆」的作品還有1986年的路,氣勢十足,詳見另一篇文章

 

延伸閱讀:

[好歌分享]心境相遠人相近

[好歌分享]燃點的火光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在 WordPress.com 建立網站或網誌

向上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