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級不加價: Nokia G21 評測 (上)

借到 Nokia G21、Nokia C21 雙傑之後,原本打算先寫 Nokia G21 評測,最後還是讓 Nokia C21 插隊,因為遲遲未能得出 Nokia G21 完整使用心得,還是慢工出細貨較好。去年年尾開始出現評測疲勞,接連測試多部手機和平板電腦後,對新產品感到厭倦,所以稍作休息。評測很講求思維與判斷力,思緒通順方可給出全面而周詳的用後感和意見,為大眾給予實用買機參考。

Nokia G21 香港建議售價為港幣1798,繼承去年的 Nokia G20,規格升級之處鮮明而實用,大幅拋離前代 Nokia G20,亦容易讓科技媒體掌握其特色,建議大家先閱讀本站的規格比較與分析。簡單來說,Nokia G21 主要賣點在於 6GB RAM、90Hz 螢幕、5000萬像素鏡頭、5050mAh 電池,聯手塑造良好使用體驗。

小升級大方便: Nokia C21 開箱紫色 Nokia G21 真機鑑賞升級不加價: Nokia G21 評測 (下)

 

新設計趨向主流,紫色款式別出心裁

Nokia G21、Nokia G11 兩部新機採用新設計風格,告別使用多年的 Oreo 設計,把相機模組搬至左上角,似乎迎合目前主流設計,難免產生隨波逐流之形象,失去自家獨特風格,好看與否則見仁見智。Man 起初不太習慣新設計,使用一段時間後漸漸覺得順眼,沒有再這般執著。

HMD Global 一如以往大方遷就,讓 Man 自行選擇手機機身色彩,本來 Man 一向鍾情於藍色設計,聽了 Victor 意見便選紫色。外觀顯得典雅,低調之中見貴氣,質感如是,壓紋再令外觀、手感雙雙升高一個層次,完全洗去一般千元手機的廉價感,這絕對是 Man 喜愛 Nokia G21 之處,喜見 HMD 對低階 Nokia 電話設計如此認真講究。最有趣的是,Nokia G21 機殼在不同角度下,隨著光線折射變化呈現色彩漸變,所以開箱文的相片未能完全展現機身外貌,實在百看不厭。

不過,鏡頭模組的膠片似乎較易招來刮痕,用了一個月已經出現一些微小的花痕,附送的手機保護套不覆蓋此部分,讓它直接面對日常生活的挑戰。

Nokia G21 的機身厚度、重量雙雙控制得宜,當中重量分布平均,手感舒適,長期使用也不會感到疲倦。另外邊框與機背接合處理必須加分,成功避免因縫隙破壞手感,按鍵鬆緊適中,Google Assistant 按鈕則搬到較高位置避免誤按。說實在,Man 不太滿意 Nokia G50 的大牛龜機身,又重又厚,握感欠佳,容易感到手部疲累,所以 Nokia G21 機身剛好與 Nokia G50 形成鮮明對比,前者絕對優勝,值得多花筆墨嘉許。希望 HMD 接下來繼續改良機身修裁,以用家每日使用的角度思考。

即使 Nokia G21 機身設計值得給予正面評價,不過螢幕外框反而引起 Man 不滿。螢幕邊框下方移去 Nokia logo,卻未有省去該空間改善屏佔比,實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作為 Nokia 忠實支持者,欠缺 Nokia 標誌的確有損印象分,反而價錢更平的 Nokia C21 也有保留此部分。

 

SIM 卡槽令人吐槽

平日的評測,SIM 卡槽根本沒有機會另成副標題,Nokia G21 則除外。Nokia G21 配備三卡槽,容許兩張 SIM 卡同時與 MicroSD 共存,無須面對三選二之困局,一貫 Nokia Mobile 低階機的強項,非常適合用作工作機的用家。

然而 Man 發現 Nokia G21 的卡槽針孔造得過深,導致需要使用較長的 SIM 卡針方可打開卡槽。測試證實一些偏短的卡針完全無法開啟 Nokia G21 卡槽,包括 Nokia Lumia 的卡針。於是 Man 親自測試其他 Nokia 手機,得出結果如下:

  • 短卡針能夠打開: Nokia 8.3 5G、Nokia XR20、Nokia G50、Nokia 8 Sirocco
  • 短卡針未能夠打開: Nokia G21、Nokia X20、Nokia X10

 

性能理想,首部配備 6GB RAM 的 Nokia 千元手機

交代完外觀設計後,就要入正題,交代 Nokia G21 的性能表現。相信處理器正是本文最尷尬之處,有留意某論壇的讀者應略知一二,ManHungTech 也因此受到批評,只好說 Man 無法控制 HMD Global 使用甚麼品牌的零件,作為專門報導 Nokia 消息的網站只能盡責報導,每篇文章也會清晰列明處理器品牌,讓讀者清楚了解並自行作出選擇。

Nokia G21 配備 Unisoc T606 處理器,與 Samsung Galaxy A03 一樣。這顆八核心處理器採用 12nm 制程,由台積電代工,本站一早已經介紹過 Unisoc T606 的跑分表現。以下為 Man 親自做的 Geekbench 5 跑分測試成績:

Nokia G21

由此 Geekgench 5 成績分析,Nokia G21 的 CPU 跑分成績無疑遠勝 Nokia G20 的 MTK G35 處理器,證明後繼機的 CPU 表現比前代大有提升,單核分數相差接近一倍,對手機日常運作表現帶來莫大得益,直接改善用戶體驗。使用一個月以來,Nokia G21 未見明顯發熱問題,即使一小時不斷拍照、拍片,同時使用社交媒體、上網,多重考驗下機身只是變得稍微溫暖,與平日所指的發熱仍有一大段距離,正好適合害怕機身過熱的消費者。

香港版本 Nokia G21 採用最高級別的 6GB RAM 配置 (台灣版本為 4GB RAM),價錢依舊,成為第一部擁有 6GB RAM 的 Nokia 千元智能手機,與 Nokia G50、Nokia X10、Nokia XR20 看齊,可說是 Nokia G21 重要特色之一,無奈 HMD Global 宣傳甚少強調之,結果白白浪費一大優點。

在處理器、RAM 兩重升級下,Nokia G21 性能獲得大幅提升固然無庸置疑,同時體現何謂升級不加價。Man 使用 Nokia G21 時覺得大致順暢,日常使用未嘗過卡頓,程式切換的畫面順滑自然,整體反應靈敏,很難單憑流暢度察覺到與二千元機種的分別,因此運行速度與 Nokia G20 高下立見,不再提供耐性訓練。相信 6GB RAM 默默擔當這部低階機之幕後功臣,加上原生 Android 加持,不存在過多雜碎程式拖慢效能,發揮 Nokia 智能手機引以為傲之優勢。

如若有意購買 Nokia G21 作一般日常用途,例如通訊、社交、上網、觀看影片等等,Nokia G21 性能應該遊刃有餘,打機則另作別論。

還是那句,喜歡主流品牌處理器的話,不妨考慮多加四百元購買 Nokia G50,有 Qualcomm Snapdragon 480 配 5G 網絡,用得開心又稱心。

 

無須擔心儲存空間

至於儲存空間,Nokia G21 本身內置 128GB 儲存空間 (台灣版本為 64GB),和 Nokia 5.4、Nokia G20 一樣,基本上足以安裝各種程式和拍攝大量相片。新機的系統佔用約 15GB 空間,換言之仍有超過 112GB 可用空間,就算不敷使用,亦可另購 MicroSD,沒有甚麼好擔憂。

 

原生系統,未能預載 Android 12 令人失望

Nokia G21 預載原生 Android 11 系統,使用介面與其他 Nokia Android 手機無異,以下為 Nokia G21 試玩影片:

原生 Android 自有捧場客,可是 Man 對 Nokia G21 系統版本有所微言,發布時 Android 12 早已登場,不少廠商早已推出內置 Android 12 的新手機。反而 Nokia G21、Nokia G11 一同獨行獨斷,仍然預載上一代 Android 11,如此做法確實奇怪。回想 HMD Global 過去習慣為 Nokia 智能手機預載最新系統版本,展現與 Google 緊密合作關係,Nokia G21 未免有所不足。

與其他 Nokia G 系列手機一樣,HMD Global 承諾為 Nokia G21 提供兩年系統升級保證、三年安全更新保證,算是市面上較為罕見的千元機選擇。不過,Nokia G21 至今仍未獲 Android 12 更新,希望 HMD 能夠盡快讓 Nokia G21 用家體驗 Android 12 的新功能,以及更佳的私隱保護。

建議文章: 深入認識 Android 每月安全更新,你要知的十件事

 

Nokia G21 評測下半部分將分享螢幕、相機、電池的表現,讓大家進一步認識 Nokia G21 的優點與缺點,敬請期待。

 

Nokia G21 人像攝影分享

 

歡迎讚好 ManHungTech 的 Facebook 專頁! 如果你喜歡 ManHungTech,歡迎支持本站的營運

延伸閱讀:

小升級大方便: Nokia C21 評測

原生 Android 平板電腦: Nokia T20 評測

更大更快更新: Nokia G50 評測 (上)

更大更快更新: Nokia G50 評測 (下)

固若金湯: Nokia XR20 評測 (上)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在 WordPress.com 建立網站或網誌

向上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